新華財經北京8月22日電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金融分析師張正陽表示,美聯儲7月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對物價形勢的討論明顯集中于通脹上行風險。
多數美聯儲官員承認當前通脹率已略高于2%的目標水平,而關稅上調對商品價格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這種影響并非可簡單預測,官員們對其時期、程度和持續性的判斷存在顯著分歧。關于影響時期,許多官員認為關稅對價格的傳導需要時間,原因包括企業先前增加的庫存緩沖、最終價格的調整延遲、合同價格的逐步更新,以及維持交易關系的考慮。此外,關稅問題和貿易談判的持續進行進一步延長了影響顯現的時間。關于影響程度,觀點出現分化:少數官員認為出口企業負擔有限,主要成本由美國企業和家庭承擔,并指出企業已有價格轉嫁行為;但相反觀點則認為,企業正通過多種方式避免完全轉嫁成本,包括與供應商重新談判、轉換采購源、審查生產過程、調整利潤率與工資乃至采用新技術降低成本。幾位官員特別強調,在當前需求環境下,企業轉嫁價格的能力實際上已經下降。關于影響的持續性,分歧更為明顯:有官員認為關稅只會導致一次性價格上漲,而另有官員警告供應鏈混亂可能引發持續通脹,使得暫時性價格變化與趨勢性通脹難以區分。
盡管長期通脹預期目前保持穩定,多位美聯儲官員警告在高通脹環境中,關稅上調可能破壞這種穩定性,導致預期脫錨。
在對經濟狀況的評估中,美聯儲官員們確認了上半年經濟增長的放緩,主要驅動力為消費支出動能的減弱和住房投資的減少。對于下半年前景,看法出現微妙分歧,一部分官員預期經濟活動將繼續低迷,而另一部分則寄望于高水平的家庭凈資產支撐消費。還有兩名官員提出,政策不確定性的潛在下降也可能為經濟提供支持。細分至部門,家庭領域面臨壓力。多位官員指出實際收入增長放緩將制約消費支出,住房需求疲軟態勢也得到確認。企業部門則呈現矛盾信號,政策不確定性仍在抑制投資意愿,但亦有官員觀察到企業情緒有所改善的跡象。
勞動力市場雖被整體判斷為處于最大就業狀態,但深層裂痕開始顯現。一些美聯儲官員注意到,低失業率的穩定性部分源于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的同時減少,而非純粹強勁。就業增長放緩且集中于特定行業及年輕人失業率上升、換職者工資增長減緩等現象,被部分官員視為需求軟化的信號。更值得關注的是,大多數官員認同經濟活動放緩終將傳導至勞動力市場,導致其疲軟。然而,亦有觀點試圖淡化放緩的嚴重性,特別是移民增速的放緩本身就會降低實際及潛在經濟增長率,同時減少維持失業率穩定所需的就業增長人數。因此,觀測到的經濟增長和就業放緩未必預示經濟急劇下滑。盡管如此,官員們仍明確識別了下行風險清單,除關稅影響外,還包括風險溢價上升可能引發的金融條件收緊,以及全球增長前景惡化等因素。這些風險因素構成了經濟增長隱憂的核心。
展望未來,關稅對經濟的全面影響尚未完全顯現,其通脹效應的程度和持續性需更多時間評估。美聯儲官員們也對未來政策調整時機持有不同策略視角,一部分認為接下來數月可能提供評估風險平衡和調整利率的關鍵信息;另一部分則等待關稅對物價影響完全明朗化,過早行動可能失當。更有官員深入指出,關稅通脹效應的持續性本身可能受貨幣政策立場影響,而當前利率水平可能已接近甚至低于中性利率水平,這意味著政策實際刺激力度有限。
美聯儲7月會議紀要揭示的深度分歧與廣泛討論,凸顯了貨幣政策制定在復雜經濟環境中的挑戰性。最終,美聯儲傳遞的核心信息仍是靈活性承諾和對數據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