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GDP為134.91萬億元,同比增長5.0%,經濟總體呈現穩健向好態勢。
粵蘇魯浙四強占全國GDP35%
2024年,粵蘇魯浙四省GDP繼續領跑全國,占全國比例近35%。廣東成為全國首個GDP邁上14萬億臺階的省份,連續36年居全國第一。江蘇與廣東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山東離10萬億只有一步之遙,即將成為北方第一個10萬億大省;浙江首次超過9萬億元。
粵蘇魯浙上市公司大比拼
上市公司作為企業的排頭兵,是對比粵蘇魯浙四省經濟的另一個視角。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11日,按照公司資料披露的所在省份統計,GDP第一大省廣東在A股的上市公司共有883家,穩居全國第一,排名第二的是浙江,有726家,江蘇、山東分別有711家和309家。
但從上市公司總市值來看,北京位居榜首,總市值為27.64萬億元,廣東排名第二,為18.77萬億元,江蘇、山東、浙江分別為8.47萬億元、4.61萬億元和8.91萬億元。
粵蘇魯浙四省,廣東上市公司數量比江蘇多172家,比山東多574家;總市值是江蘇、浙江的兩倍有余,是山東的四倍。廣東在上市公司數量和總市值上均遙遙領先其他三省。
從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來看,廣東883家A股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5.15萬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4001.16億元;浙江726家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56萬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706.56億元;江蘇711家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67萬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472.55億元;山東309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9萬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946.61億元。
行業分布上,廣東上市公司集中在電子、機械設備、計算機等行業,江蘇、浙江、山東則集中在機械設備、汽車、化工等行業。廣東在電子、計算機、通信、房地產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明顯占優;而江蘇、浙江在機械設備、汽車兩大行業的上市公司數量占優。
截至2025年9月11日,廣東共有31家A股上市公司市值超過千億元,3家超過萬億元,市值前五的分別是工業富聯、招商銀行、中國平安、比亞迪和美的集團。市值位于500億元至1000億元的公司有18家。
江蘇市值超過千億元的上市公司有12家,市值前五的分別是恒瑞醫藥、藥明康德、江蘇銀行、華泰證券和國電南瑞。市值位于500億元至1000億元的公司有10家。
浙江市值超過千億元的上市公司有9家,市值前五的分別是海康威視、同花順、寧波銀行、三花智控和ST華通。市值位于500億元至1000億元的公司有19家。
山東市值超過千億元的上市公司有8家,市值前五的是中際旭創、海爾智家、萬華化學、山東黃金和中航沈飛。市值位于500億元至1000億元的公司有7家。
截至9月11日,粵蘇魯浙四省的2629家上市公司,自上市以來共誕生過32只50倍股,9只百倍股,1只千倍股。其中,千倍股格力電器來自廣東省。百倍股中,萬科A、生益科技是廣東上市公司,恒瑞醫藥則是江蘇上市公司,小商品城是浙江上市公司,萬華化學、海爾智家、山東黃金、中際旭創均來自山東。
漲幅超過30倍的66只股票中,廣東有26家,占比近40%,浙江有20家,山東、江蘇分別有12家、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