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9月18日訊(記者朱俊熹)在9月18日開幕的Meta Connect年度開發者大會上,三款智能眼鏡新品相繼亮相,包括升級后的第二代Ray-Ban Meta AI眼鏡、專為高強度運動設計的Oakley Meta Vanguard,以及其首款內置顯示屏的Meta Ray-Ban Display。
活動一開始,現場大屏就通過Meta創始人兼CEO馬克·扎克伯格佩戴的Meta Ray-Ban Display眼鏡,實時轉播他從后臺走向舞臺的第一視角畫面。在視野右下側,不僅可以顯示音樂播放界面,還會彈出新收到的圖文信息。在行走過程中,扎克伯格沒有掏出手機,仍然輕松地回復了其中幾條。
然而在登臺后的演示環節,Meta的智能眼鏡新品便頻現“翻車”。先是在展示“Live AI”實時交互功能時,第二代Ray-Ban Meta眼鏡多次無視佩戴者的語音指令,給出重復性的回答,導致演示草草收尾。隨后,扎克伯格試圖通過Meta Ray-Ban Display接聽視頻通話,卻因為眼鏡屏幕上未顯示接聽按鈕而失敗。“整個事情的諷刺之處在于,你花了多年時間開發技術,結果當天的WiFi卻拖了后腿。”扎克伯格自嘲道。
據Meta官方介紹,Meta Ray-Ban Display搭載的是全彩色、高分辨率顯示屏,并非始終處于開啟狀態,在用戶需要時才顯示。混合使用下,眼鏡電池續航可達6小時,配備的便攜充電盒總續航時間則達30小時。和當前許多智能眼鏡通過手機或戒指進行交互不同,Meta的新款顯示眼鏡配有肌電圖腕帶,可將肌肉活動產生的信號轉化為眼鏡指令,用戶只需通過細微的手部動作即可實現滾動、點擊等操作。
一位國內AI眼鏡企業高管對藍鯨科技表示,Meta之所以要做全彩顯示的智能眼鏡,與其產品定義密切相關,會更偏向娛樂、日常生活場景而非效率工具,因此需要較強的交互性和更好的觀看體驗。為了實現全彩顯示,Meta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不得不做出一些犧牲。例如,Meta Ray-Ban Display采用單目顯示而非雙目;FOV(視場角)僅20°,也會導致用戶看到的“屏幕”視野相對較小。
“Meta Ray-Ban Display不一定是一個商業上會非常成功的產品,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很多新的交互可能性。”該高管稱。他認為,該款產品所搭配的神經腕帶能夠為AI眼鏡廠商提供一種新的選擇,探索是否可以用更隱蔽的方式來自然、流暢地操控眼鏡產品。
Meta Ray-Ban Display的起售價為799美元(約合人民幣5676元),包括眼鏡產品和Meta神經腕帶。將于9月30日起在美國的部分實體零售店發售,計劃2026年初再拓展至加拿大、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相較而言,第一代Ray-Ban Meta的起售價為299美元,新推出的第二代眼鏡產品的起售價為379美元。
2023年9月面世的第一代Ray-Ban Meta,被普遍認為是智能眼鏡行業的重要里程碑。雷朋母公司EssilorLuxottica在最新財報中指出,Ray-Ban Meta眼鏡的銷量同比增長超過三倍,亦推動公司今年上半年總銷售額同比增長7.3%。2024全年,該眼鏡的全球銷量達100萬副。另據國際數據機構IDC,預計2025年全球AR/VR頭戴設備及無顯示屏智能眼鏡的出貨量將增長39.2%達1430萬臺,主要受到Ray-Ban Meta系列的推動。
在Ray-Ban Meta用百萬級出貨量驗證了市場需求后,此類不帶顯示屏、搭載AI助手及攝像頭、設計簡約時尚的產品路線就吸引了多家廠商下場追趕,期望能復刻Meta的成功。以國內智能眼鏡行業為例,百度、小米等大廠陸續推出了類似的AI眼鏡產品,雷鳥創新等創企更一度喊出“Beyond Meta”的口號,希望設計出全面超越Meta的產品。
扎克伯格曾表示,像Ray-Ban Meta這樣不帶顯示屏的眼鏡,只是在全息顯示技術成熟之前,一種先滿足市場需求的實惠形式。從長遠來看,市場上將并存兩種產品形態:追求極致體驗的全息眼鏡,以及注重性價比、專為AI體驗優化的簡約眼鏡。此外還會出現一系列介于兩者之間的產品,就像這次推出的Meta Ray-Ban Display。
在前述AI眼鏡廠商高管看來,對于Meta Ray-Ban Display這款帶屏的新品,很難像前代產品那樣引發大規模的“復刻潮”。一方面在于其高售價設立了門檻,受眾群體相對較小,出貨量有限,不會吸引大量廠商追逐。另一方面,帶屏的顯示技術難度遠高于單純的拍攝功能,即使想要跟進,也面臨著較高的技術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