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跌倒”,非美貨幣隨之普漲。自4月2日以來,非美貨幣普遍上漲,瑞郎、韓元漲超6%,歐元、泰銖漲超4%,新臺幣漲幅最大,達9.42%。值得一提的是,5月5日,新臺幣盤中一度飆升近6%,創下三十多年來最大盤中漲幅,升至近三年來最強水平。
機構認為,近日新臺幣的異常大漲除了美元的貶值外,或應歸咎于臺灣出口商拋售美元以及臺灣大型壽險公司對其所持美元債務進行對沖所引發。臺灣壽險業在過去十年中規模大幅擴張,并將大量資產投入美國債券,但為了維持收益率,僅部分對沖其不斷膨脹的外匯風險敞口,實際上是將其償付能力押注在新臺幣對美元保持弱勢上。隨著臺幣飆升,臺灣壽險公司正在倉促削減或對沖其美元敞口。
摩根大通在其最新報告中表示,美元的疲軟并非源自某種協調性協議,而是由基本面等諸多變化推動的。另外,亞洲強勢貨幣還歸咎于多年貿易盈余累積的巨額美元資產開始回流。并警告稱在地緣政治、宏觀政策與市場預期交織影響下,一場看不見的“貨幣風暴”或許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