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4月23日消息,據財政部近日發布的《關于公布2025年一般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有關安排的通知》顯示,20年期和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將于4月24日首發。
有專家預計今年1.3萬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或拉動GDP增長1.7至1.9個百分點。接下來,財政促消費政策力度會進一步加大。
專家預計或拉動GDP增長1.7至1.9個百分點
根據財政部安排,今年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共計發行21期,其中首發6期、續發15期。發行時間從4月至10月,發行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其中,4月24日將首發20年期、30年期特別國債,付息方式為按半年付息;5月23日將首發50年期特別國債。
今年我國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這比上年要增加3000億元。
具體投向上,8000億元用于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5000億元用于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其中,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比上年增加1500億元;2000億元支持設備更新,比上年增加500億元。
財政部此前介紹,去年中央財政專門安排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汽車、家電等相關產品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效果很好。今年,財政部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3000億元,比去年翻了一番,并將手機、平板等產品納入補貼范圍,直接降低消費者購物負擔。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分析,根據測算,參考去年“兩重”“兩新”的政策效果,今年1.3萬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或拉動GDP增長1.7至1.9個百分點。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紅星資本局,預計接下來財政促消費政策力度會進一步加大。
“除了加快推進3000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外,不排除各地加大促消費支持范圍,將更多普通消費品和服務消費納入進來的可能,這可有效應對可能出現的‘出口轉內銷’需求。”王青判斷,著眼于有效對沖外需放緩,今年財政促消費的整體額度可能會達到7000億至1萬億。
相較去年發行規模更大、時間更早
相比去年,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不僅規模更大,且從發行節奏來看,相較2024年5月17日首發提前近一個月時間。
長江證券指出,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在前幾個月的發行金額也整體高于去年同期,并預計較去年提早1個月完成全部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指出,超長期特別國債規模進一步提高,不僅力度加大,而且對“兩重”“兩新”的支持范圍擴圍,除了繼續形成大量的優質基礎設施優化供給結構外,還將有力地促進設備更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促進消費。
政策支撐下,一季度消費和投資數據可圈可點。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6%,比去年全年提升1.1個百分點。其中,“兩重”“兩新”政策,尤其是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效果明顯。一季度,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6.9%,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1.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9.3%,家具類增長18.1%,僅這四項就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個百分點。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8月加力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以來,截至2025年4月10日,消費者累計購買以舊換新家電產品達10035萬臺。
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同比增長5.8%,比去年全年加快1.4個百分點。這得益于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發力,政府加大舉債推動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使得一季度基建投資保持較高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