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近兩年后,威馬汽車公眾號在9月6日早間發布了一份《致供應商白皮書》(下稱“白皮書”)。
白皮書稱,深圳翔飛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下稱“翔飛”)已成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威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威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威馬汽車制造溫州有限公司(下稱“威馬四公司”)的重整投資人和新股東。
根據4月3日法院裁定批準的重整計劃,翔飛已接管威馬四公司,正在全力以赴推動威馬EX5和E5車型在溫州基地快速恢復量產。白皮書還提到,新公司將在法院批準重整后按計劃、按比例清償供應商貨款,同時新公司獲得了溫州市政府的多項支持,包括融資支持等。
新威馬還制定了分三步走的2025-2030經營發展規劃。首先是復興階段(2025~2026):2025年9月復產EX5/E.5車型,確保年產銷1萬輛,爭取實現產銷2萬輛;同時海外布局泰國KD工廠(組裝工廠),開拓東南亞及中東市場。2026年量產10萬輛。
威馬汽車此前擁有武漢、溫州兩大生產基地,此次白皮書僅提及溫州基地。時代周報記者向新威馬方面發函,試圖了解武漢基地復產規劃、溫州基地復產進展等詳情,截至發稿未獲答復。
先期投資10億元
在初期,翔飛預計投資10億元用于設備升級、供應鏈恢復和產品研發等。翔飛還承諾將集中集團力量,并已組建一支143人的團隊以支持新威馬汽車復工復產。
威馬汽車公眾號在9月6日發布的白皮書主要分為法院批準重整計劃、溫州政府支持、新威馬規劃等6部分內容。
白皮書首先提到,翔飛已根據法院4月3日的《民事裁定書》開始重整威馬旗下4公司,并根據債權金額多少進行不同方式的清償:金額在15萬元(含15萬元)以下的普通債權人,將在法院批準重整計劃后的6個月內清償;金額在15萬元以上的普通債權人,超過15萬元部分將根據債權比例清償。
白皮書也提到,新威馬汽車的復工復產“得到上海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溫州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在6月26日的復工復產匯報會上,溫州市政府表示了肯定并將給予全力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政策與協調支持、融資支持、信用評級恢復等。
此外,溫州市政府還將在符合法律法規的情況下給予補貼、政策支持,并幫助進行市場和品牌推廣等。
新威馬的總體復工復產規劃大體包括三個階段:即2025-2026年復興階段、2027-2028年發展階段、2029-2030年跨越階段,各自目標分別是年產銷1萬-2萬輛汽車;年銷量25萬-40萬輛并啟動IPO籌備;年產量100萬輛并實現1200億元營收。
具體到今年:新威馬汽車計劃保底生產1萬輛EX5和E5車型,力爭2萬輛,預計收入10億-20億元。此外A00級轎車和小型SUV的引入,合計產量1萬輛,將進一步多元化收入來源。
威馬的最后一搏?
威馬汽車是國內最早的一批造車新勢力,由吉利集團前高管、沃爾沃中國區前董事長沈暉一手創立。
2022年年底威馬汽車被曝經營危機后,其武漢、溫州兩地工廠相繼停滯。時代周報記者于2023年2月底實地探訪溫州工廠時,工廠已無生產痕跡、僅有保安人員留守,當地門店打折出售庫存車輛。武漢工廠也是“人去廠空”。
威馬汽車曾嘗試引入新的股東,如在2023年1月,威馬汽車宣布Apollo智慧出行集團有限公司與威馬集團達成有條件買賣協議,并建議配售股份款項總額將約為39.18億港元,建議臨時融資約人民幣7.2億元。同時,威馬持有股東承諾常備融資15億港元。
不過此事后續無實質性進展。
威馬汽車的接盤方——翔飛背景引人關注。該公司名義上從事汽車銷售和租賃,實際上可能與寶能系有所關聯。據新京報報道,翔飛的實控方為寶能系資本。在天眼查上,翔飛與寶能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寶能汽車”)擁有相同的電話和郵箱。
寶能汽車是寶能集團于2017年創立的汽車公司,但自身發展困局重重。天眼查顯示,寶能汽車被執行金額超85億元,還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在6月,有媒體報道稱威馬汽車產品已入駐寶能汽車的展廳。
翔飛與新威馬汽車表示,新威馬的振興是重建溫州新能源汽車生態系統的獨特機遇。此舉得到了政府的強力支持,以及翔飛在財務和運營方面的承諾。法院批準的重整計劃確保了處理歷史債務的公平透明,使新威馬汽車能夠專注于生產和增長。
分析人士認為,威馬汽車作為早期最受關注的新勢力品牌之一,其破產風波重創了市場的信心。并且當下市場競爭遠比此前激烈,即便引入新的股東進行重組,新威馬汽車面臨較大挑戰。
同時據金融界等媒體報道:威馬汽車重整計劃要求戰略投資人后續投資超百億,用于償債和復產。若此金額屬實,對新股東提出了較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