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7日晚上,美股三大股指漲跌不一,多只芯片股下跌,截至23:20,英偉達股價一度跌近3%。
期待已久的美聯儲決議將在幾個小時后公布,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宣布2025年首次降息,而如今美聯儲獨立性正面臨多方面沖擊。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9月16日,美國白宮發言人表示,特朗普政府將就法院阻止撤換美聯儲理事莉薩·庫克的裁決提出上訴。此前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阻止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美聯儲議息會議召開前將理事莉薩·庫克撤職。
與此同時,特朗普提名的美聯儲理事斯蒂芬·米蘭于16日宣誓就職,火速參與美聯儲9月利率決議,他與庫克共處美聯儲會議桌的同一個角落,兩人之間僅隔著1名理事。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盡管美聯儲主席在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中對貨幣政策決議只有一票,在形式上與其他委員一致,但作為美聯儲的核心人物,其無論是在對內設置會議議程與引導討論,還是在對外溝通表態上,均能對貨幣政策整體風向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由于鮑威爾任期即將于2026年5月到期,因此選擇一位更加鴿派的主席候選人成為了特朗普目前對美聯儲獨立性干預最直接的手段。
隨著美聯儲獨立性遭遇挑戰,市場也面臨不小沖擊。
在聯博基金固收及多資產市場策略負責人驥宇看來,特朗普試圖罷免美聯儲理事庫克,即便該案后續仍有諸多變數,但美聯儲獨立性此次遭遇百年未有的挑戰,或使得投資者對美元資產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日歷效應也顯示,9月超長期美國國債利率上行概率更高。基于此,短期來看,與貨幣政策更加相關的短端利率下行幅度更大,長端利率下行幅度更慢,甚至可能上行,導致美債利率曲線進一步陡峭化。
蘆哲分析稱,特朗普對美聯儲獨立性的干預不僅影響的是市場降息預期,還將對當前美元體系的信用造成沖擊。由于美聯儲將通脹目標設定為2%,因此長期通脹預期也被錨定在該水平附近,而美聯儲獨立性保障了利率路徑的可預測性。但當特朗普出于政治目的試圖刻意壓低利率水平時,市場對未來“過度降息”的預期將帶動2年美債利率走低,同時美聯儲獨立性受損也意味著未來貨幣政策路徑的不確定性大幅抬升,削弱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信心。
一方面,投資者會對美債要求更多的風險補償,推升期限溢價,10年期美債利率的下行空間因此受限;另一方面,隨著“大而美”稅收與支出法案的落地,美國聯邦政府債務問題也再度引發市場關注。未來在對“財政政策可持續性”與“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擔憂下,美元信用風險的走闊也令海外投資者加速“去美元化”進程,帶動美元指數走低。
本周現貨黃金價格一舉升破了3700美元/盎司大關,再創歷史新高。吳開達表示,商品市場明顯受益于全球潛在的投資組合分散趨勢,尤其是貴金屬方向。在此影響下,資源品或值得繼續關注。
今年以來,美元貨幣所代表的“廣義國家信用”持續受到沖擊,吳開達認為,這背后是國際政治經濟秩序變化后的必然因果。當美國政府當局的傳統政策工具(財政手段)已經被應用到了一個相對極限的水平,而推動經濟全要素水平更上一級的技術進步仍未完全成熟時,曾經的分權政治默契和傳統政治框架或遭受挑戰。在此過程中,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和美國的制度公信力或持續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