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025年中國財產再保險市場研討會透露信息稱,財產險行業承保利潤創歷史新高,再保險行業半年分出保費首超千億元。
此次研討會將“擎舉新質生產力,構建保險新生態”列為會議主題,體現了財產險及再保險行業當前的業務重點和方向。中再產險認為,對于保險業而言,多樣化保障需求涌現,新質生產力發展將帶來更多的可保標的和產品創新場景,新質保障能力和服務能力將與新質生產力同向發展。
上半年承保利潤260億元
根據中再產險的市場觀察,2025年上半年,中國財產險行業保費增速為4.2%,略低于去年同期。在嚴監管政策下,財險行業綜合成本率顯著改善,上半年這一趨勢仍然延續。
數據顯示,上半年財險行業綜合成本率為96.6%,同比優化1.3個百分點,承保利潤率增厚逾3個百分點。財險業承保效益顯著提升,承保利潤達到260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承保盈利主體達到40多家,首次超過半數,行業高質量發展態勢顯現。
分業務來看,上半年車險、非車險的綜合成本率均實現明顯改善。其中,車險費用率有效管控,賠付、費用結構進一步調整,費用率進一步降低,賠付率小幅上升。同時,中小財險公司的車險經營業績與行業偏差度進一步縮小。盡管非車險業務增速收窄,但“報行合一”有望規范業務經營并扭轉承保虧損的局面。
財險承保效益大幅改善的背后,離不開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導向。對于非車險,監管部門要求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為中心轉變,督促財險公司嚴格執行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控應收保費風險,推進財險行業降本增效。
半年分出保費首超千億元
中再產險數據顯示,財產再保險市場連續多年穩定增長。上半年,財產保險行業分出保費達到1030億元,是半年分出保費首次超過千億元。其中,非車險分出保費接近900億元。
對于風險變化和再保險市場趨勢,中再產險指出,上半年氣候變化指標創歷史新高,行業巨災風險暴露持續增長,風險累積呈現產業集聚、標的疊加的新形態,再保險損失處于高位,預計多數再保險公司將保持嚴格的承保紀律。
國際財產險市場方面,據中再產險介紹,2025年全球財產險市場穩步增長,整體盈利情況向好,再保險分出需求旺盛,分出率維持高位水平。全球再保險資本供給整體有所上升,全球再保險市場資本總量創歷史新高,巨災債券規模和發行數量也創歷史新高,但自然巨災損失常態化,網絡安全、地緣政治等新興風險持續增長。
新領域保障需求有望高增
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指引下,金融監管總局與相關部委出臺了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財險行業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低空經濟、科技活動等新領域有望迎來風險保障需求的高速增長。
中國保險學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龔明華認為,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金融監管總局等國家部委的長期指導下,行業已經基本建立起覆蓋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保險產品體系,能夠為科技活動提供較為完備的風險保障服務,但目前存在的保障能力亟待提高、產品創新滯后、風險定價支持不足等問題,仍需引起足夠重視。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首席官王思渺表示,近年來,保險業協會協同各會員單位在推動行業服務能力提升、加強新興領域基礎研究、搭建行業溝通交流平臺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未來,保險業協會也將在金融監管總局指導下,不斷加強與會員單位和社會各界的溝通合作,持續助力提升財險業服務能力和發展水平。
中國再保黨委書記莊乾志表示,中國再保將充分發揮中央金融企業“頭雁”作用,不斷強化再保險功能作用,全力打造再保險特色生態圈,支持財險行業提升服務新質生產力的質效。
中再產險黨委書記、總經理王忠曜表示,中再產險積極推動實體經濟向“新”而行,全力支持相關產業提“質”提效。聚焦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趨勢、新風險,中再產險將堅守服務行業發展初心,充分發揮風險管理的專業優勢,助力財險業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