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融券業務(以下簡稱“兩融”)余額的變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市場的活躍程度以及投資者的情緒傾向。近期,A股市場交易保持活躍,兩融余額持續突破前期高位,不僅創下歷史新高,更站穩2.4萬億元關口。
資金流向錨定高景氣賽道
從最新數據來看,兩融市場的擴張態勢顯著。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9月17日,A股市場兩融余額合計為24054.44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127.92億元,再度刷新歷史紀錄。細分結構上,融資余額成為推動增長的核心力量,當日融資余額合計23885.22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127.11億元;融券余額合計169.22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0.81億元。從市場參與度來看,當日,兩融交易額占A股交易額比重為11.83%。
回溯兩融余額的突破路徑,9月1日是關鍵節點。當日,兩融余額首次攀升至22969.91億元,一舉打破歷史紀錄。而從近年來的發展軌跡看,兩融余額呈現波動回升的態勢,2021年初,兩融余額為1.64萬億元;2022年初兩融余額增長至1.83萬億元;2023年初兩融余額有所回落,為1.55萬億元;2024年初兩融余額又回升到1.66萬億元;到了2025年初,兩融余額已漲至1.86萬億元。
對于當前兩融規模的合理性,方正證券分析師朱成成表示:“從變化趨勢來看,雖然當前兩融余額絕對規模已經超過2015年前高,但兩融余額占流通市值及成交比重依然處于2016年以來的歷史中樞水平。”
除了余額規模的增長外,兩融市場的活躍度還體現在投資者參與度的提升。中證數據有限責任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17日,兩融市場中的個人投資者數量為766.11萬名(2024年末為722.78萬名),參與交易的投資者數量為54.97萬名(2024年末為33.52萬名),平均維持擔保比例為287.01%。
從資金流向看,9月份以來融資資金的偏好特征清晰,錨定高景氣賽道,行業熱點呈現有序輪動。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9月17日,申萬一級行業中,電力設備、電子、非銀金融、有色金屬、通信等行業位居融資凈買入額前列;從個股來看,融資凈買入額前十名的個股分別為陽光電源、勝宏科技、先導智能、寧德時代、中際旭創、寒武紀、新易盛、中信證券、東山精密、立訊精密。
“兩融余額續創新高并刷新歷史紀錄,反映了當下市場風險偏好有所提升,A股市場流動環境整體較為寬松。”朱成成進一步分析稱,去年9月份以來,A股市場流動性整體持續改善,市場成交中樞顯著提升。特別是今年4月份以來,資本市場各參與主體通過增持、回購等多種方式協力為A股市場提供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支持。
券商優化服務流程
作為券商重要的利息類收入來源,兩融余額持續高位運行,也為證券行業帶來業績增量。上半年,全行業實現利息凈收入262.38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比重達10.45%,僅次于自營業務及經紀業務,成為券商第三大收入來源。
面對兩融市場的機遇,多家券商近期動作頻頻:一方面通過優化服務流程、下調費率等方式加速“獲客”,另一方面啟動信用業務規模上限調整,提升業務承接能力。其中,華林證券年內兩次上調信用業務總規模上限,備受行業關注。
近日,華林證券公告稱,董事會審議并通過了《關于調整公司信用業務總規模的議案》,同意公司信用業務(包括兩融、以自有資金出資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及其他信用業務)總規模上限調整為80億元。回溯來看,華林證券今年首次上調信用業務規模上限是3月末,當時將公司信用業務總規模上限提升至62億元。短短半年內兩次上調,凸顯公司對兩融等信用業務的重視。
此外,在擴大業務規模的同時,券商對風險控制的重視程度同步提升。再以華林證券為例,上半年,公司已經針對自營投資項目、調整兩融業務規模及發行公司債等重大事件,開展了風險控制指標專項壓力測試,綜合分析測試結果并提出相關管理建議,以確保公司的各項風險控制指標持續符合監管要求。
當前,兩融市場進入費率競爭階段,單純依靠降費吸引客戶的模式可持續性有限,券商需提升服務質量與專業能力,抵御單一業務降費帶來的沖擊。
從行業實踐來看,頭部券商憑借資金、客戶、渠道優勢在兩融業務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中小券商則更多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打造差異化競爭力。例如,國元證券明確提出將建立客戶分層與綜合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增值服務,推動兩融業務轉向“比專業、比服務、比安全”的高質量發展。長城證券通過精細化運維和實施客戶閉環管理,持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