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關乎錢袋子,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調整一向被視為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的風向標,與經濟增速、資金流向以及通脹水平等息息相關。當地時間17日,美聯儲時隔九個月下調聯邦基準利率25個基點至4.00%~4.25%的區間。在權衡就業與通脹,政治壓力與經濟數據利弊之中,美聯儲作出了一個不出意外的選擇。本輪降息將對美國與全球經濟走勢產生哪些影響?上海社科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柯靜說,這次降息需要重點觀察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通脹走勢。當前通脹仍在3%左右,距離2%的目標尚有差距,進展并不顯著。降息是否會延緩通脹回落、對去通脹進程形成阻礙。第二是高關稅的滯后效應。在如此高關稅下,企業成本壓力何時更明顯地傳導至消費端,如果疊加降息刺激,是否會讓美國的通脹更持久、進而對經濟和就業造成更深遠影響。第三是美國經濟數據的質量和透明度。在政治干預加大的背景下,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能否保證,是未來判斷經濟走勢的重要不確定因素。第四是金融市場的反應。降息會降低借貸成本、刺激消費和投資,但也可能推高已大幅上漲的股市,是否引發泡沫。
從全球層面看,美聯儲加息、降息形成的“美元潮汐”仍在涌動。降息意味著美元流動性增加,柯靜說,此舉通常會緩解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外債壓力,并帶動資本流入新興市場。但這種正面效應能否持續,還是會伴隨新的資金波動,需要謹慎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