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2日消息(記者鄒煦晨齊智穎)近日,一則關于中國工商銀行銷售的如意金條存在“雜質”的傳聞引發市場關注。5月9日晚間,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嘉定支行發布正式聲明稱,經第三方權威機構檢測,涉事金條產品金含量為99.99%,疑似雜質實為外部附著物,檢測結論已獲客戶認可。
業內人士表示,從過往經驗來看,銀行不太可能直接出售摻假金條產品。只要保存相關銷售和檢驗證據,通過合法的維權途徑,消費者的權益會受到嚴格保障。銀行、消費者與監管方需共同努力,通過技術升級、流程透明化和信用體系強化,筑牢金融市場的信任基石。
官方回應涉事金條金含量99.99%
事件起源于5月7日社交平臺社群中的一組聊天記錄。有網友在群聊中表示,朋友在中國工商銀行購買的如意金條產品在熔鑄加工過程中出現疑似非黃金的黑灰色雜質。
該網友表示,在銀行提貨后去了金店,打算換成首飾,“好在沒有開封,也問金店要了錄像。”“一開始銀行想說是金店的(問題)。后來我朋友說金條編號、Logo都在,編號和銀行單子能對上。”“好像就是如意金兌換的”“你們曾經換過的,要不也去熔一下看看。”
公開資料顯示,如意金條是中國工商銀行推出的自有品牌實物黃金投資產品,成色為AU999.9,純度達99.99%。產品由中國工商銀行委托上海黃金交易所認證的精煉企業鑄造,每根金條附帶唯一編號及工商銀行出具的鑒定證書,確保品質可追溯。
5月9日上午,央廣財經記者來到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南翔支行,欲了解事情相關情況,該行相關人士以目前事情還在調查中為由,婉拒了采訪。
當日晚間,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嘉定支行對此發布正式聲明稱,網傳在上述金條剪開加工過程中發現疑似雜質,經核實,該情況不屬實。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嘉定支行表示,高度重視此事,已與客戶取得聯系,安排相關金條生產廠家進行了現場核實,未發現明顯異常情況。此后,經與客戶協商一致,上述兩款金條送至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國家金銀制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上海)進行質量檢測、送檢、領取檢測報告環節,均由上海市嘉定公證處辦理證據保全公證。
聲明提及,經檢測,兩款金條檢測報告均記載“檢測結論:金含量為99.99%”,無質量問題。經上述質檢機構以專業方式清洗,疑似雜質已脫落,應為金條售出后的外部附著物。以上結論均獲客戶認可。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嘉定支行強調:“我行將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全力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工商銀行對所銷售的金條都提供回購服務,請大家放心。同時,也誠懇希望大家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維護良好網絡生態。”
金條產品真偽關乎銀行信譽
此次網友質疑銀行出售摻假金條事件并非個案。2012年“十一”期間,一條關于黃金的傳聞在互聯網上迅速發酵,有微博稱,中國工商銀行出售的黃金摻假,同時還質疑國內市場上40%的金條用銥或鎢摻假。
彼時,中國工商銀行回應稱,上述說法純屬謠言,該行對每一根金條都出具產品質量證書,對產品的成色、重量和品質進行保證,并承諾回購。
“在沒有權威第三方檢驗前,輕易對責任進行判定是不嚴謹的,隨意散播謠言更是沒有底線的行為。”針對近期事件,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消費者將金條交給非權威機構或商家進行高溫熔剪,這個過程本身就缺少嚴格的檢測環境,所以雜質到底是金條里面的、還是熔剪過程中導致的,需要第三方權威檢驗機構進行鑒定。
央廣財經記者就金條的售賣過程咨詢了四大國有銀行以及其他多個銀行官方客服,總結來看,多數銀行可通過線下網點和手機銀行線上購買金條產品,線上購買均有專有物流配送。多數銀行建議消費者,若擔心物流問題可通過線下網點上門提貨。
“金條產品的真偽關乎銀行信譽,銀行不可能售賣假金條。在物流端出現被更換的情況幾乎也不太可能,金條產品的運輸有嚴格的監管,且物流包裝密封性非常好,物流配送公司也需要有相關資質,和網購衣服等完全不同,并非隨便一個快遞公司就能夠承擔。”一位銀行從業人士對央廣財經記者表示。
“客戶從銀行買的金條拿過來回收,我還沒有碰到過假的,因為銀行金條往往有編號和正規發票,可信度較高。”武漢一位從事黃金回收的人士向央廣財經記者表示,“除非這個產品是從第三方或轉手購買的。”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金融系主任葉小杰指出,從過往經驗來看,銀行直接出售摻假金條產品的可能性較低。因為銀行作為具有高度信譽和監管保障的金融機構,有嚴格的采購、檢測和管理流程,且涉事銀行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理應有更加嚴格的管理流程和規范。
專家:銀行、消費者、監管需共筑金融市場信任基石
上述銀行從業人士對記者表示,金條產品若出現雜質,在熔鑄加工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幾率比較大,建議消費者對熔鑄加工過程進行全程錄像監控,以保證整個過程的公開透明,以便產生糾紛時追蹤問題環節。
沈萌認為,銀行出售的金條并非自產,大多是印鈔造幣公司或黃金集團的產品,雖然此前也曾出現過部分官方銷售的黃金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的情況,但是只要保存相關銷售和檢驗證據,通過合法的維權途徑,消費者的權益會受到嚴格保障。
葉小杰建議,金融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對黃金市場的監管力度,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標準,加大巡查和抽檢力度,嚴厲打擊違規銷售摻假黃金產品的行為,同時建立健全投訴舉報機制,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銀行則應進一步強化自身的質量管控體系,嚴格審查供應商資質和信譽,加強對金條的質量檢測。面對客戶質疑和投訴,要秉持積極負責的態度,及時、公正地處理問題,主動公開調查進展和結果。
另外,葉小杰也建議投資者和消費者,購買金條時要選擇正規渠道和信譽良好的銀行,仔細檢查金條的包裝、標識、證書等是否齊全。保留好購買憑證、檢測報告等相關證據,如發現問題及時向銀行反映,并向金融監管部門投訴。
“只有加強金融監管,提高金融機構自律,加強消費者教育,依法打擊金融違法犯罪,才能有效維護金融信用體系權威。”葉小杰表示。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銀行、消費者與監管方需共同努力,通過技術升級、流程透明化和信用體系強化,筑牢金融市場的信任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