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5年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在高金價環境下,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總量達1249噸,同比增長3%。當前,復雜多變的政治環境、向上的金價勢能提升了投資需求,強勁的黃金投資流入成為推動今年二季度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
黃金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投資是推高黃金總需求的重要驅動力。《報告》顯示,二季度全球總流入量達170噸,亞洲地區上市基金流入量70噸。在一季度創紀錄的流入量支持下,上半年全球黃金ETF需求總量達397噸,創下自2020年以來最高的上半年紀錄。
金條與金幣投資也受到投資者青睞。《報告》顯示,二季度金條與金幣投資總量同比增長11%,至307噸。其中,中國投資者領跑全球,金條與金幣需求同比增長44%,至115噸,是2013年以來最高的二季度需求。西方市場則呈現分化趨勢:歐洲地區二季度凈投資需求增長逾1倍,至28噸,而同期美國的金條與金幣需求則減半,至9噸。
對于我國金條與金幣需求的攀升,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認為,上半年國內金價上漲24%,相較于其他資產表現較為亮眼,吸引投資持續流入。同時,中國人民銀行持續購金,也帶動部分國內投資者跟進。
《報告》顯示,全球央行購金需求仍處于高位水平,二季度共增儲166噸。8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末黃金儲備為7396萬盎司,環比增加6萬盎司,6月末為7390萬盎司,央行已連續第9個月增持黃金。
世界黃金協會此前發布的報告顯示,95%的受訪央行預計未來12個月內全球央行黃金儲備將進一步增加。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表示,從中長期來看,伴隨著全球貿易形勢依舊不明朗、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持續、市場對美元體系和美元資產信心走弱等態勢,預計各國央行和投資者將會繼續增持黃金,并以其投資需求和避險需求持續為金價提供支持。
“截至今年7月末,我國官方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的占比為7%,明顯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角度出發,未來需要持續增持黃金儲備,適度減持美債。此外,黃金是全球廣泛接受的最終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黃金能夠增強主權貨幣的信用,為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有利條件。
龐溟認為,黃金在避險、抗通脹、長期保值增值等方面仍存在不可替代的優點,兼具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屬性;我國央行推進國際儲備多元化、在組合配置中加入和動態調整黃金儲備的戰術操作不會改變,增持黃金的戰略方向也不會改變。
下半年,黃金仍有望繼續成為中國最受青睞的資產之一。“潛在的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風險仍存,疊加國內增長不確定性共同催生出的投資者避險需求,有望繼續利好金條與金幣投資。與此同時,若降息預期兌現且人民銀行繼續購金,亦可能提振中國投資者對黃金的興趣。”王立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