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9個月,美聯儲重啟降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9月17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到4.00%至4.25%之間。
隨著美聯儲重啟降息,我國貨幣政策面臨的外部掣肘減弱。貨幣政策操作空間拓寬,自主性也有望進一步增強。
分析人士認為,“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操作將更加從容。兼顧“內部與外部”“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平衡,我國貨幣政策將堅持支持性的立場,為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預計年內降準降息仍有可能,但考慮到銀行息差承壓等內部約束,降準或將優于降息。
空間拓寬:
貨幣政策的外部約束減輕
“美聯儲降息,意味著外部因素對我國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掣肘弱化,未來貨幣政策依然堅持‘以我為主’?!睎|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調整“牽一發而動全身”,往往會對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產生外溢性影響。
“回顧看,由于經濟周期存在錯位,2017年以來中美貨幣政策周期并不完全同步?!眹⒆C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美聯儲開啟再度降息后,中美貨幣政策周期將進一步對齊。這將在拓寬我國貨幣政策操作空間的同時,增強貨幣政策操作的自主性。
分析人士認為,我國貨幣政策施策將由此“松解”一些外部約束?;涢_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表示,美聯儲開啟降息,美債收益率下行,美元承壓,對人民幣匯率的壓力減輕,貨幣政策的外部約束逐漸減輕、政策空間逐步打開。
美聯儲降息“靴子”落地前后,美元指數跌破97“關口”,最低下探至96.2179,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度升至7.1056。
“在利差變化和美元指數走弱的背景下,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貨幣有望升值?!眹医鹑谂c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近期,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提升,更多境外資金流入配置人民幣資產,帶動結匯需求增加并推動人民幣升值。這些因素也有利于我國金融條件邊際放松和政策傳導環境改善。
而且,美聯儲年底前還可能繼續降息?!爸忻览顗毫腿嗣駧艆R率壓力有望繼續減輕,為中國貨幣政策帶來更寬松的外部環境,我國貨幣政策調整空間將更大?!闭新撌紫芯繂T董希淼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稱,下一階段,我國貨幣政策仍將堅持“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繼續落實落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降準降息都有較大可能和一定空間,并且降準優于降息。
內部掣肘:
息差壓力制約降息空間
一國貨幣政策的實施,往往需要兼顧內外平衡。美聯儲開啟新一輪降息后,相較于匯率等外部約束,銀行息差承壓等內部因素,對我國貨幣政策的潛在“掣肘”更大,可能影響進一步降息的空間。
王青認為,目前我國貨幣政策操作面臨的內部約束可能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保留必要的政策空間;二是保持合理凈息差,維護銀行業經營穩健性和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性;三是避免“大水漫灌”,防止金融資源流向低效“舊動能”領域。
二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再度下探至1.42%的新低。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曹婧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是貨幣政策傳導的關鍵環節。當前銀行凈息差明顯收窄,會制約降息空間。此外,宏觀杠桿率持續被動上升,貨幣政策適度寬松需把握好宏觀杠桿率上升的“度”,避免積累金融風險。
“降準優于降息的操作思路,更容易兼顧穩增長與防風險?!饼嬩檎J為,在社會有效需求承壓的階段,居民與企業對利率的彈性相對偏低,單純降息對消費與投資拉動效應也有限,需更多依靠結構性政策與財政貨幣政策協同提高乘數效應。
龐溟判斷,盡管外部環境更寬松,預計中國的貨幣政策仍將圍繞“穩增長與防風險”的目標,堅持“以我為主”,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擇機運用數量型與結構型工具,避免一次性、大幅度的全面降息導致銀行面臨更大的凈息差壓力和資產泡沫風險。
展望未來:
降準降息仍具備空間和可能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堅持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通過‘降準+降息+公開市場操作’的組合,有效支持了經濟企穩回升,穩定了金融市場運行?!敝行抛C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分析人士認為,展望未來,考慮到我國宏觀經濟發展仍面臨困難挑戰,降準降息依然具備空間和可能。
“從內部環境看,當前經濟的主要矛盾是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引發的供需失衡。”羅志恒在研究報告中建議,宏觀政策應持續加碼發力,提振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需求。
曹婧判斷,三季度宏觀經濟金融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動能有所減弱,貨幣政策有望再度降準降息,重啟央行國債買賣,支持實體經濟融資和財政積極擴張。
關于降準,董希淼表示,今年5月降準后,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6.2%,在主要經濟體中仍然處于較高水平。預計三四季度,中國人民銀行可能降準0.25到0.5個百分點,適時向市場投放長期流動性,進一步優化流動性期限結構。
關于降息,熊園認為,當前經濟發展仍面臨挑戰,表明政策“適時加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升,四季度降息的可能性也在提升?;久嫦嚓P指標的走勢是決定降息節奏和幅度的關鍵變量。
政策協同方面,龐溟預計,財政貨幣政策有望進一步加強協同,更好統籌安排政府債券發行管理、央行國債買賣操作及完善離岸人民幣國債發行機制等,在“四穩”目標下形成更密切的配合。
分析人士表示,考慮到我國經濟轉向中高速增長階段,居民杠桿率較高,信貸需求放緩,貨幣政策重點要在優化結構方面下功夫。未來結構引導的重點在于發揮市場高效配置資源的優勢,激發金融機構內生動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可以繼續發揮牽引帶動作用,增強金融機構支持重點領域的能力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