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互聯網平臺公司頻頻發債募資備受市場關注。
騰訊控股9月18日的股價一度攀升至664.50港元,創2021年3月以來新高,距離歷史最高價近在咫尺,阿里巴巴、百度集團等互聯網企業的股價也接連攀升,創下階段新高。
資本熱捧的背后,是互聯網大廠在AI領域的投資不斷加大。今年9月以來,騰訊控股、百度集團、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紛紛發力債券融資,加碼AI投資布局。
受訪人士認為,多數互聯網企業現金充足卻進行債券融資,背后既是優化債務結構,鎖定低利率的戰略布局,也是加碼AI基礎設施投入,為長期業務發展儲備彈藥的重要舉措。
掀起發債熱潮
9月17日,騰訊控股發布公告稱,公司已與經辦人就根據計劃發行本金總額人民幣90億元的票據訂立認購協議,票據預期將于9月23日發行。
其中,騰訊計劃發行金額20億元2030年9月23日到期的5年期票據的年利率為2.10%,發行金額60億元;2035年9月23日到期的10年期票據的年利率為2.50%,發行金額10億元;2055年9月23日到期的30年期票據的年利率為3.10%。
Wind數據顯示,這是騰訊自2021年4月以來首次發行債券。扣除包銷費用、折扣及傭金后,估計發行票據的所得款項凈額將約為人民幣89.7億元。公司擬將所得款項凈額用于一般企業用途。
無獨有偶,今年9月8日,百度宣布計劃于美國境外以離岸交易方式,發行以人民幣計值的優先無擔保票據;票據發行所得款項凈額將用作一般公司用途,包括償還若干現有債務、支付利息及一般公司用途。據悉,此次百度集團通過發行點心債募資44億元人民幣。
而在今年3月,百度集團也發行了100億元人民幣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包括5年期債券和10年期債券。此外,百度集團還在今年3月份發行了20億美元零息可交換債券,用于償還現有債務、支付利息及一般公司用途。
此外,阿里巴巴今年以來也多次發行了債券。9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公告,計劃發行一筆本金總額約32億美元的零息可轉換優先票據,該票據將于2032年9月15日到期,為無擔保的優先債務。而在今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完成120.23億港元零息可交換債券發行。
鎖定低息資金
Wind數據顯示,從騰訊控股目前債務情況來看,公司有一筆10億美元的債券將于2026年1月到期,另一筆5億美元的票據將于2026年4月到期。為此,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此次騰訊控股發新債可能是為了到期債務提供再融資。
不過,以騰訊控股當下的充沛現金流狀況來看,公司的現金流足以覆蓋到期債務,到期兌付毫無壓力。
對此,債券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以人民幣計價的點心債融資成本低,流動性好,為發行方提供融資便利,點心債發行吸引力增強。
當前債券市場利率處于歷史低位,該債券行業資深分析人士表示,互聯網企業借助低利率周期,積極發行債券,可以鎖定較低的資金成本。此外,發行點心債還可以置換部分高成本的美元債,降低融資成本。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也指出,現階段香港融資市場流動性狀態比較好,互聯網企業發行點心債的好處主要是利率低,發行成功率高,且發行門檻也比較低。對于企業來說,在可以負擔的情況下,發行債券的成本要比股票融資更低,有優化資產結構、降低財務成本的作用。
從國際經驗看,低利率時期積極發債,鎖定低成本資金?是海外同行的普遍做法。Wind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美國低利率時期,2020年—2021年美國疫情期間,蘋果公司曾頻繁發行長期債券來鎖定低息資金,從而提升自身的資金運營效率。
加碼AI布局
在剛剛過去的財報季中,國內互聯網大廠的表現都在不同程度上顯示出,AI正在加速與業務融合且“開始為業務賺錢”。
互聯網企業積極發債也是為長期AI投入提供更充足的資金保障。彭博行業研究的一份報告顯示,2025年,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等中國主要互聯網企業的資本支出總額預計將達到320億美元,較2023年的130億美元增長逾一倍。
阿里巴巴此前的公告稱,公司計劃發行一筆本金總額約32億美元的零息可轉換優先票據,募集資金凈額的用途,約80%將用于加強云基礎設施,包括擴建數據中心、技術升級和優化服務;剩余約20%將用于支持國際商業業務的擴張,通過戰略性投資來鞏固其在全球市場的地位并提升運營效率。
排排網財富研究員隋東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伴隨互聯網企業加大對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投入,資金需求旺盛,發債正成為其拓展融資渠道的重要選擇。低成本融資為企業的長期戰略布局提供了充足的“糧草”,進一步鞏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上述債券行業資深分析人士也表示,互聯網企業AI戰略投入較大,為了保持市場資金儲備不低于常年平均水平,公司確實有必要發債補充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