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8日傍晚,英特爾美股盤前一度大漲超30%,英偉達的另一個競爭對手AMD跳水,跌幅一度超過5%。
消息面上,英偉達與英特爾9月18日宣布建立合作關系。在數據中心領域,英特爾將為英偉達定制x86 CPU,由英偉達將其集成至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平臺并投放市場。在個人計算領域,英特爾將生產并向市場供應集成英偉達RTX GPU芯片的x86系統級芯片(SOC)。
英偉達將以每股23.28美元的價格向英特爾普通股投資50億美元。
英特爾剛與美國政府達成股份收購協議
此前,當地時間8月22日,美國政府入股英特爾的傳聞落地。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芯片制造商英特爾公司8月22日宣布與美國聯邦政府達成協議,后者將向英特爾普通股投資89億美元,以每股20.47美元的價格收購4.333億股英特爾普通股,相當于該公司9.9%的股份。
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將以股權方式深度介入美國半導體龍頭的資本結構。在業內看來,其目標是強化本土先進制程與先進封裝產能、降低供應鏈風險,并在地緣競爭中搶占技術與產業主動權。交易宣布后,英特爾股價當日應聲上漲超過5%。
如此巨額的資金,從何而來?
根據英特爾的公告,89億美元的投資資金來源于兩個主要渠道:57億美元來自《芯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此前已授予但未支付的撥款;另外32億美元則來自國防部的“安全飛地”(Secure Enclave)項目撥款。
再加上此前英特爾已經收到的22億美元CHIPS法案撥款,美國政府對英特爾的總投資額已達到111億美元。
不過,據了解,此次交易以權益投資為主,政府取得的持股為被動性質,不涉及公司治理控制權安排,美國政府不會擁有董事會席位或其他治理權利。
英特爾擴大芯片制造產能
與此同時,英特爾自身持續布局。公告顯示,過去五年,英特爾已投資1080億美元資本和790億美元研發費用,其中大部分用于擴大美國的制造能力和工藝技術。
英特爾表示,目前正在大力擴張其美國本土芯片制造產能,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擴建其美國工廠。該公司位于亞利桑那州的最新芯片制造工廠預計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實現量產,該工廠將采用美國本土最先進的半導體制造工藝技術。
而近年來,英特爾面臨諸多挑戰。作為曾經的芯片領域領導者,英特爾在AI時代卻進展緩慢。目前該領域的領導者是后來者英偉達,其市值已超過4萬億美元,英特爾營收下滑,陷入虧損困境,市值隨之下跌。
為緩解壓力,英特爾正在壓縮運營支出,同時持續推進組織精簡,聚焦晶圓代工制造、芯片產品與AI路線。而英特爾選擇繼續投入晶圓代工業務(IFS),就需要大筆資金。
美國政府入股前,8月19日,英特爾還宣布與日本軟銀集團簽署最終證券購買協議,軟銀將以每股23美元的價格,向英特爾投入20億美元,擬直接認購普通股。
一位產業人士向記者分析道,雖然英特爾如今在低谷,仍有技術底子。此次美國政府在“低位”介入,和以往“補貼+稅抵”的產業扶持不同,是美國頂層戰略方向和高科技企業執行結合的一種新模式,更像是試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