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9個月,美聯儲重啟降息。
北京時間9月18日凌晨,美聯儲最新的議息決議將聯邦基金利率的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4%-4.25%,符合市場預期。
美聯儲在聲明中表示,近期指標表明,就業增長放緩,失業率小幅上升,但仍保持在低位。通脹上升,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高企。
與7月議息聲明相比,本次聲明對就業市場的判斷由“失業率依然較低,勞動力市場狀況保持良好”轉變為“就業增長放緩,失業率小幅上升,但仍保持在低位”,同時新增“通脹上升”的表述。在下調利率區間時,強調考慮到了“風險轉換的平衡”。
在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本次降息在某種程度上可被視為風險管理。
怎么理解風險管理式降息?
澎湃新聞注意到,鮑威爾在議息會議后的新聞發布會提到,本次降息在某種程度上可被視為風險管理式降息(A “risk management”cut)。如何理解風險管理式降息?
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對澎湃新聞表示,在某種程度上,美聯儲的很多決策都可以被視為風險管理,即美聯儲既要防止通脹失控,又要兼顧不因過分壓制經濟而導致失業率過高、經濟增長過慢。鮑威爾本次強調這一概念,顯現出在通脹、就業數據均不理想的情況下謹慎降息的態度,即在風險評估當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胡捷曾任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副總監白雪認為,本次降息的核心觸發因素是近期就業數據的惡化速度、幅度和潛在風險遠超通脹的溫和反彈,美聯儲需要采取“預防性降息”來應對可能加速惡化的就業形勢。鮑威爾將此次降息定義為“風險管理決策”,表明當前貨幣政策調整并非基于經濟衰退的現實,而是對潛在下行風險的預防性應對,總體基調偏中性。美聯儲已準備短期內容忍適度通脹,以換取就業市場的穩定。
國盛證券研報認為,整體看,本次會議的基調偏中性,美聯儲雖然強調了就業市場下行風險需要調整政策立場,但經濟預測又較為樂觀,并且鮑威爾明確表示這是一次“風險緩釋型”降息。換言之,當前就業市場面臨的風險并不算很大,不需要劇烈降息來應對,現在的降息更多是預防式的。
國海證券研報指出,“風險管理式降息”可以聯想到美聯儲1995年7月降息,當時的降息類似于“邊走邊看”,經過幾次降息操作后,進入一段較長的觀察期。
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8月CPI同比上漲2.9%,與市場預期的2.9%持平,前值為2.7%;核心CPI同比上漲3.1%,與市場預期的3.1%持平,前值為3.1%;非農就業人口增加2.2萬人,預期7.5萬人,前值7.3萬人;失業率4.3%,預期4.3%,前值 4.2%。
后續貨幣政策怎么走?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對鮑威爾講話“偏鷹”還是“偏鴿”的問題上,機構的觀點有所分化。比如,國盛證券研報認為,鮑威爾本次發言基調偏向中性,鮑威爾講話不夠鴿派,天風證券研報則認為,鮑威爾的表態延續溫和鴿派。
在鮑威爾表態模糊不清的情況下,美聯儲后續貨幣政策或將如何走?
胡捷認為,鮑威爾的總體態度已經由“鷹”轉“鴿”,但仍保留了部分鷹派表述。后續來看,2025年年內或還有1-2次降息,明年的降息則將持較為謹慎的態度。
白雪表示,考慮到美聯儲短期對就業的重視大于通脹,年內降息大概率持續推進。本次利率預測中位值顯示美聯儲預計今年共降息三次,較上次預測增加一次,結合當前已完成一次降息的事實,意味著11月和12月的兩次會議各降息25個基點,到年底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降至3.50%-3.75。
白雪認為,后續來看,2026年的政策路徑將更加依賴經濟、就業數據的演變趨勢與政治周期的互動,是否連續降息的不確定性較高。在通脹存在反彈壓力、失業率難以大幅上行的背景下,預計本輪預防式降息預計整體幅度相對有限。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從前瞻指引看,美聯儲年內可能進一步降息,但路徑并不明朗,年底前再降息一次概率更高,而降兩次則更像“拋硬幣”。由于就業數據過于疲軟,美聯儲或將于10月再次降息25個基點,但在這之后,通脹升溫或將使降息的門檻越來越高,貨幣寬松的空間也將受限。
今天凌晨公布的點陣圖顯示,美聯儲將對年內降息次數的預測由2次上調為了3次,除本次降息外,預計年內還有2次降息;對2025年聯邦基金利率的中值預測由3.9%下調至3.6%,對2026年聯邦基金利率的中值預測則由3.6%下調至3.4%。長期中性利率預期值維持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