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6日消息,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易會滿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易會滿在擔任證監會主席的五年多任期內(2019年1月—2024年2月),以“注冊制改革”為核心推動資本市場擴容,創下了A股歷史上IPO發行的最高紀錄——1908家(含6家已退市公司)新股上市,募資總額2.22萬億元,日均一家公司登陸A股,募資金額占32年來A股IPO總量的41.59%。其任內新股發行數量與規模遠超此前八任主席總和,被市場稱為“IPO之王”。
然而,高速擴容的背后,退市機制未能同步匹配(退市151家,不足IPO數量的1/10),疊加股東凈減持2.27萬億元的壓力,A股“3000點保衛戰”在其任內反復上演33次。
任期內發行1908家IPO
募資2.22萬億
易會滿任期內,一個最為市場所矚目的重點是:5年來,新股發行數量大幅增加,發行速度明顯加快。
鳳凰網《風暴眼》據萬得數據統計,在易會滿任職證監會主席的5年多的時間,累計發行新股數量高達1908家(含6家已退市公司),總計募資金額達2.22萬億元。若以平均數計算,幾乎每天都有一只新股上市,日均募資金額超10億元。
無論是新股數量還是募資金額,易會滿都遠遠超過此前8位證監會主席任期內的數據。
數據顯示,從劉鴻儒到易會滿,9任證監會主席,共計發行了5386只新股,總計募資金額5.34萬億元。這之中,易會滿任內發行新股數量占比達到了35.43%,募資金額占比更是高達41.59%。
對于新股發行數量大幅增加,市場分析認為,科創板、創業板、主板相繼全面實施注冊制是重要原因之一。進入2023年四季度以后,新股發行已經有所收緊。
而作為易會滿任期內另外一項重要新政的《退市新規》在實行的時候效果卻不如IPO那么明顯。5年來累計退市上市公司數量只有151家(含B股),不足IPO數量的1/10。不過,前8位證監會主席任期內累計退市了115家(含B股),在退市數量的把控上,易會滿任期內節奏要快一些。
任期內3000點33次失守
易會滿任期內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諸多改變,但也有一些事情從未改變,比如3000點保衛戰。
數據顯示,2019年1月26日至2024年2月6日期間,A股上證指數圍繞3000點關口共發生33次典型“保衛戰”。
易會滿接任證監會主席之時,A股已經跌了將近一年,所以市場對他充滿期待。易會滿也在上任之初就意識到了工作的艱巨性。2019年2月,易會滿曾表示,證監會主席的職位好像是一個“火山口”,因為股市確實牽動著億萬投資者的心。
市場一開始確實“給出了正面回應”,2019年1月26日至2019年4月9日,滬指從2600點附近一路升至3288點,漲幅高達24.52%。
不過,上漲趨勢并沒有持續太久。由于中美貿易摩擦等原因,2019年5月6日,滬指在易會滿任期內首次跌破3000點。當年6月2日晚,易會滿亮相新聞聯播表示,中美經貿摩擦對資本市場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但程度是可控的。我國資本市場的韌性在增強,抗風險能力在提高。
易會滿喊話后,A股有所反彈,一度回到3000點。但2019年7月,科創板開市,資金出現遷移,7月8日,滬指再次跌破3000點。
隨后幾個月,A股一直在2700-3100附近震蕩,一直到2020年1月23日,當年春節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滬指在易會滿任期內第11次跌破3000點,在春節后滬指更是一度跌破2700點。A股投資者過了幾年來最糟心的一個春節。
2021年下半年開始,在創業板全面注冊制、退市新規、打擊偽市值管理等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滬指大幅回升至3700點附近。
不過,3700點附近似乎成了A股前些年的天花板,多次試探都沒有效突破。
此后,滬指自2022年4月底開啟的一波連續反彈后,重回2800-3400點震蕩區間。
面對孱弱的市場,證監會繼續深化改革。2023年8月27日,發布的《減持新規》(《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公司股份。
該政策發布次日,滬指一度高開5%,但高開低走,最終只收漲1.13%。至2023年10月20日,滬指在年內首次跌破3000點。同年11月8日,在2023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易會滿表示,要守牢風險底線,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提振投資者信心。不過,市場的走勢卻并沒有因此而大漲。
到易會滿卸任前夕,2024年2月5日盤中,滬指一度下探至2635.09點,當日報收2702.19點;次日滬指大漲超80點,收報2789.49點,并再次展開一波持續反彈。
任期內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累計凈減持約2.27萬億元
當然,3000點保衛戰也并不是易會滿一個人的戰爭,2008年以后,從尚福林開始,每一任證監會主席都曾面臨這樣的挑戰。
那么3000點為何成了A股十余年來都難以徹底跨越的門檻?市場分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劉紀鵬說,“股市跌跌不休,一股獨大是本質原因?!眳菚郧笳f,“A股市場在制度設計上有重大漏洞,完善市場功能要由原來的融資市場逐步走向財富管理市場或投資市場?!?/p>
還有分析認為,大股東減持像IPO抽水一樣影響巨大。鳳凰網《風暴眼》梳理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自2011年10月29日開始,從郭樹清到易會滿一共有4任證監會主席,期間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總二級市場減持金額3.54萬億元,總增持金額5305.39億元,凈減持約3.01萬億元,其中,僅2018年和2024年增持金額大于減持金額。
其中,易會滿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A股上市公司重要股東二級市場累計減持了2.47萬億元,累計增持2074.04億元,累計凈減持約2.27萬億元。易會滿任期的5年多時間里,新股發行和重要股東二級市場累計凈減持金額合計超過4.69萬億元。
不過,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已經發布《減持新規》(《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堵上了減持的口子。除此之外,嚴厲打擊“偽市值管理”、“打擊空殼公司”等新政相繼出臺,中國資本市場在制度層面正在趨于完善。
推出科創板
實行注冊制
易會滿自2019年1月26日正式出任證監會主席,到2024年2月7日卸任,剛過5年時間。在其任內,中國資本市場發生了諸多重大變化:
2019年7月,易會滿履新不足半年,科創板正式開板,并實行注冊制。一年后,2020年8月24日,注冊制范圍擴大,創業板正式實施注冊制。
2020年年底,監管也對退市制度作出了重大改革。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發布了修訂后的《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實施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風險警示板股票交易管理辦法》等規則,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風險警示情形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上述系列法規在當時也被稱為“退市新規”。
2021年5月,證監會重拳打擊“偽市值管理”。上市公司及實控人與相關機構和個人相互勾結,濫用持股、資金、信息等優勢操縱股價,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秩序等行為成為重點打擊對象。
同年8月,易會滿在基金業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講話時指出,證監會將堅守監管的主責主業,推動適時出臺私募基金條例,持續完善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推動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不斷壯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力量,進一步改進監管服務,堅決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2021年11月,北京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市場分析認為,北交所的成立對于進一步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22年4月,證監會支持上市公司通過重組、重整等方式化解風險、堅決出清“空殼”、“僵尸”企業、將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
2023年2月17日,A股市場全面實施注冊制,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同年8月27日,《減持新規》(《進一步規范股份減持行為》)發布,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公司股份等。